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化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內容聚焦預制菜范圍、標準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監管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4個方面,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貯運銷售要求、食用方式、產品范圍等進行了界定。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通知》明確表示,預制菜是以食用農產品等為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劑。
針對預制菜不添加防腐劑這一規定,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預制菜雖經過工業化預制,但仍屬于菜肴范疇,消費者在菜肴烹制過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劑,規定預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劑更加符合消費者期待。
“預制菜通過冷凍、冷藏等貯存條件和殺菌后處理工藝,無使用防腐劑技術必要性。”
與此同時,《通知》指出:
2.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
3.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等主食類產品不屬于預制菜。
除了對預制菜范圍做出界定以外,《通知》還強調企業使用預制菜應當告知消費者,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而在大家更為關心的食品安全環節,《通知》更是提出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具體來看,因為預制菜在生產、貯存、運輸、銷售過程中,對環境、溫度、濕度、光照等均有較高要求,這需要嚴格的食品冷鏈體系。
這項《通知》提出了建立冷鏈運輸儲藏環節的標準,并表示要加強預制菜產品的審查、檢查、抽檢等環節管理,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監管責任。
《通知》的出臺,直接回應了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有助于消除行業亂象,推動預制菜產業朝著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消費者關心的預制菜產品的安全性、質量問題,或許有望得到解決。
飽受爭議的預制菜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預制菜備受大家的歡迎。只需簡單加熱或拌配即可食用,十分方便快捷。但是預制菜的營養價值損失和食品安全問題,讓預制菜備受爭議。
今年的“315”晚會,赤裸裸地將預制菜行業亂象暴露出來。起因是“315”曝光了安徽廚先生食品有限公司、阜陽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東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用未經嚴格處理的槽頭肉制作梅菜扣肉預制菜。
受牽連的還有小楊哥、東方甄選兩大頭部直播間。
3月16日,知名打假人王海發文,小楊哥和東方甄選都銷售過安徽東輝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御徽緣”梅菜扣肉,直播間應退一賠十。當天,#王海稱小楊哥和東方甄選都銷售過槽頭肉扣肉#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兩天后,東方甄選和三只羊網絡(小楊哥旗下MCN機構)陸續就“御徽緣梅菜扣肉”一事致歉,并發布了詳細的情況說明。雙方均表示為消費者先行墊付退款。
緊接著,小楊哥也在直播間回應梅菜扣肉風波,向消費者道歉。
說到底,涉事商家為了追求利益,降低成本,采用低劣的原料生產加工,卻忽視產品質量和安全,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而由于預制菜產業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導致市場上的預制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難以辨別優劣。
今年年初,辛巴關于最應該給孩子吃預制菜的觀點就引發了熱議。緊接著辛巴回應熱搜,稱自己是被斷章取義,說的是讓大家去吃好東西,不是讓去吃垃圾壞東西,并表示老干媽、奶粉都是預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