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飲品牌太二酸菜魚北京一門店被罰。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的食品安全抽檢公告(2024年第73期)顯示,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對淀粉及淀粉制品、調味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糧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農產品、方便食品、餐飲具共552批次進行抽檢。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檢驗和判定,合格546批次,不合格6批次。而廣州太二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北京新華西街店位列抽檢不合格的名單。
上述抽檢信息公告顯示,廣州太二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北京新華西街店此次被罰,是因為在該店的筷子上檢測出了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
據悉,依據我國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相關規定,在采用化學消毒法的餐(飲)具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應不得檢出。
據知名食品安全科普大V、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透露,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洗潔精、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等洗滌劑的主要成分。王思露表示,雖然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毒性較低,但是對機體有持久的慢性毒性作用,長期攝入,會對胃腸消化系統、皮膚、肝臟等有損傷作用,還可能增加過敏性問題的發生風險。
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太二酸菜魚的日子并不好過,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24年7月,#太二酸菜魚客單價跌至7年前#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但是,低價策略反而影響了其口碑,不少常點太二酸菜魚外賣的用戶表示:“便宜了,但菜量為何少了?”有網友表示,分量越來越少,以前吃不完,現在不夠吃。
在小紅書上,不少消費者表示,今年以來,不少地區的太二酸菜魚閉店,已經換成了其他店鋪。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逐漸提高,太二酸菜魚逐漸被不少用戶“拋棄”。
盡管太二酸菜魚一直聲稱是“活魚現做”,否認使用預制菜,但實際上,據相關行業人士透露以及相關行業報告顯示,太二酸菜魚大部分菜品通過集采的方式進行統一的供應管理,通過多地的中央廚房進行加工,包括魚片、酸菜、調味品等都是提前預制的原材料,門店只需進行簡單烹飪。如此一來,花費上百元吃的現殺活魚酸菜魚變成了半成品預制菜,讓不少消費者無法接受,而即便是已經習慣酸菜魚的消費者,也在更多其他新興品牌面前逐漸轉向。
值得一提的是,太二酸菜魚在積極嘗試“自救”,2024年7月,太二酸菜魚與美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彼時,雙方表示計劃2024年開出50家品牌衛星店。這些衛星店將專注于外賣服務,具有店面更小、員工更少、不做堂食的特點,但這些改變能否起到“自救”作用,仍需要時間檢驗。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太二酸菜魚已放低身段,但是隨著大眾對預制菜的認知提高,以及更多新興餐飲品牌的崛起,太二酸菜魚很難再引起用戶的興趣。如今通過外賣衛星店方式開拓市場不失為一種新嘗試,不過相應的“價格戰”會更加激烈。(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