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波)春節將至,年夜飯必不可少。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大電商平臺和超市都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預制菜產品,一些餐館還推出了家宴禮盒等預制菜產品。與新鮮食材制作的菜肴相比,預制菜如何選擇、更有營養地食用呢?市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李慕然針對市民關注的預制菜相關問題進行講解。
什么算預制菜?對預制菜的概念,公眾一直比較模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今年3月份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預制菜的概念,預制菜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
預制菜定義中強調了“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所以,我們在超市見到的那些僅僅經過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但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平時我們經常購買的速凍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肉夾饃、漢堡、三明治、比薩等主食類產品,還有那些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也不屬于預制菜。
預制菜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先來說說預制菜的優點,預制菜和一般家庭做菜的區別就在于,預制菜免去了買菜、洗菜、切菜等程序,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準備食材和烹調,省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方便快捷。近年來,預制菜在年夜飯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主要是因為其省時省力。人們可以通過購買現成的預制菜,避免在除夕夜忙碌于廚房,從而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團聚。預制菜在年夜飯中的使用不僅方便快捷,還能保持菜品的美味和營養。例如,梅菜扣肉可以通過提前制作和保存,除夕夜只需簡單加熱即可上桌,既省時又美味。春節外出聚餐,相對于那些衛生一般的餐飲門店,正規廠家生產的預制菜在食材方面會更為安全可靠。
預制菜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預制菜大部分是葷菜,即使有蔬菜,也只能選擇那些耐儲存,又不容易變色的蔬菜,比如胡蘿卜、豌豆、筍等,綠葉菜比較缺少。這就導致了預制菜營養比較單一,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夠豐富。而且,這些以肉類為主的預制菜,還存在高油高鹽的問題。而且,預制菜的口味比較統一,它是根據大多數人的口味和喜好來預制好的,無法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購買包裝好的預制菜一定要選擇大品牌正規的生產廠家,這些廠家通常具有較高的生產標準和嚴格的質量控制,能夠保證產品的安全性。關注預制菜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存儲條件,選擇日期新鮮的產品。要會看預制菜的營養成分表,如果是買帶包裝的預制菜,一定要看好營養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鈉含量,選擇相對低一點的。買回家加熱食用時,注意葷素搭配,建議搭配新鮮蔬菜二次加工,餐桌上還可以準備些可生食的蔬菜,來增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