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疫情影響消退,我國餐飲行業的煙火氣逐漸回升。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在此背景下,“醬油一哥”海天味業(603288)卻慘遭滑鐵盧,上半年營收、凈利等多項指標下滑,連續九年的高增長趨勢戛然而止。
對此,海天味業給出的解釋是:市場大環境、消費需求等回歸到平穩有序狀態仍需一定周期。從結果來看,這一答復未能令投資者滿意,業績披露后其股價持續走低,年內累積跌幅已逼近腰斬水平。
那么,醬油行業當真如此艱難嗎?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當真一鯨落萬物生?
實際上,海天味業的失速其實在近幾年便有體現。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15.13%、9.71%、2.42%,對應歸母凈利潤增速為19.61%、4.18%、-7.09%,增速逐漸放緩,去年更是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
來到今年,公司業績承壓的情況進一步惡化。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29.66億元、凈利潤30.9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19%和8.76%。尤其是二季度,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5.34%、11.74%。收入、歸母凈利潤雙雙下降,為上市以來同期罕見。
拖累海天業績的不是其他,正是其賴以起家的醬油。中報顯示,報告期內,海天味業醬油收入67.98億元,同比下降9.28%。
在此背后,一方面有行業因素影響。隨著調味品滲透率的提高,調味品行業逐步告別高增速階段。數據顯示,2014年到2020年,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從2595億元增至3950億元,年均增長率僅為7.25%。
另一方面,輿論沖擊余波未平。公司此前在年報中就有所提及,“公司經營成本高企的周期在延長,讓人措手不及的輿情沖擊余波仍未平......”。
年報中的輿情正是2022年9月網絡上曝出的國內外海天醬油配料表添加劑“雙標”事件,即國外售賣的醬油配料表中沒有添加劑,而國內售賣的除了天然材料外還有較多添加劑。
此后該事件引發了輿論激烈反響,即便后期公司多次發聲澄清,但對其品牌影響依然難消,業績受影響自然在所難免。
不過在海天味業業績承壓之際,友商們卻是柳暗花明。上半年,中炬高新(600872)旗下品牌美味鮮今年上半年的醬油品類實現營收16.17億元,同比增長7.51%;千禾味業(603027)的醬油品類上半年營收9.67億元,同比增長60.06%。
就此來看,市場所謂“一鯨落萬物生”的說法似乎來得相當貼切。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企業優勝劣汰速度加快亦是友商們業績增長的關鍵。
高端化和性價比兩手抓
經過前兩年的“爆發式”增長后,醬油市場整體表現開始回落,而伴隨消費分級、分化,行業競爭形勢也在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