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氣溫開啟“速凍模式”,冬季蔬菜上市“熱度”卻不減。據了解,國內多地冬季蔬菜近期集中上市,供應期可從11月末持續至次年2月份。“冬季特色蔬菜”不僅有傳統的大白菜、白蘿卜、甘藍和土豆。西南地區的兒菜、華中地區的娃娃菜、東北的冬瓜,多區域本地特色冬菜開啟上市。零售平臺數據顯示,12月第一周,“冬季蔬菜”總體銷量同比增長近3成。
小菜籃映射著大民生。當前,在各方助力下,多地冬季蔬菜與零售平臺開啟“產銷對接”。帶動本地農產品上行、農戶致富增收同時,讓消費者嘗到新鮮可口的冬菜,提升其選擇豐富度。
90后“小劉書記”帶村民拓銷路 “觸網”售賣冬瓜3萬斤
東北的寒冷冬日,適合來份“冬瓜燉肉”驅寒。12月初,遼寧消費者餐桌上多了佟莊冬瓜的身影。這背后,是一位90后“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開拓銷路的故事。
90后小伙劉恩茁于遼寧大學畢業后,在沈陽藥科大學任教。2021年,他到遼寧新民市張家屯鎮佟莊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村民親切地叫他“小劉書記”。
佟莊子村有1400多名瓜農。駐村后,“小劉書記”與村兩委班子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創建冬瓜種植黨員先鋒隊,幫瓜農育苗、下籽。當前,佟莊子村冬瓜種植面積達1200余畝,連續兩年增長超20%,畝收益達7000余元。
▲佟莊冬瓜豐產 90后“小劉書記”(圖右)與村民在冬瓜地 (攝影:施安)
58歲的佟莊村民黃興革,家里種了20畝冬瓜。在“小劉書記”帶動下,農戶種植的冬瓜開拓線上售賣新通路,黃興革實現年增收20%。
作為一名扎根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大學生,“小劉書記”有著年輕人對營銷的新思考。他以村集體的名義,將“佟莊冬瓜”注冊為商標,讓村里的冬瓜有了品牌效應。此后,又將冬瓜從“批發”帶到“零售”,未來有望轉向“深加工”。冬瓜產品增值、產品力提升的過程,每一步都助力農戶致富增收。
“小劉書記”表示:“佟莊冬瓜入選沈陽市農業農村局‘一村一品’。冬瓜從傳統批發轉向深加工,并走入線上售賣。這一過程對于農民而言,是一次觀念的轉向,也是從傳統銷售思維向銷售新通路的轉變。”
為了拓寬銷路,讓村里的冬瓜售賣渠道更廣,2022年11月,“小劉書記”將佟莊冬瓜接入美團優選售賣,剛上線就達到日均銷量500片左右,很快售出3萬斤冬瓜。一車車新鮮的佟莊冬瓜,以“次日達”的速度登上遼寧多地消費者餐桌,變成冬日里美味驅寒的冬瓜燉肉。
璧山兒菜“出村入城” 登上西南消費者餐桌
在重慶人眼中,地道的冬季蔬菜不是大白菜,而是兒菜。冬天吃一碗清水煮兒菜配麻辣蘸碟,或者兒菜酥肉湯、兒菜燙火鍋,別提多下飯。
“璧山兒菜”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煮熟后口感清香甘甜。當前,璧山兒菜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平均畝產2500公斤。在重慶璧山區農委指導下,璧山兒菜拓寬銷路,開啟線上售賣。12月初,僅2天內,近2萬斤璧山兒菜登上社區電商運輸車,通過美團優選銷往重慶及周邊消費者餐桌。
▲西南消費者眼中的地道冬季蔬菜“璧山兒菜”豐產 (攝影:魏微)
兒菜也是璧山丁家菜農們的“致富菜”。52歲的璧山丁家雨禾農場種植戶雷大爺,今年種了150畝兒菜。銷路拓寬后,雷大爺種植的兒菜迅速賣到西南多地,實現年增收30%。
湖北潛江娃娃菜供不應求 可售賣至次年2月
冬季的武漢,上湯娃娃菜、娃娃菜燙火鍋成地道冬季蔬菜美食。
12月5日清晨7點,在湖北潛江高石碑鎮義新村,63歲的菜農李光亮大爺來到自家10畝娃娃菜地中。湖北潛江娃娃菜售賣周期可從11月持續到次年2月份。通過接入線上零售平臺銷售后,李大爺的10畝娃娃菜能賣3萬多元,年增收30%。
通過零售平臺銷售鏈路,清晨7點采摘的潛江娃娃菜通過3至5小時運輸,抵達武漢和長沙零售平臺倉庫。再經過分揀和包裝,快速送到華中多地消費者餐桌,變成冬日里的上湯娃娃菜、娃娃菜燙火鍋。
▲湖北潛江高石碑鎮義新村娃娃菜豐產,可售賣至次年2月份 (攝影:彭松)
隨著冬季蔬菜上市熱潮開啟,零售平臺積極展開產銷對接。美團優選數據顯示,12月第一周,冬瓜所屬的瓜茄類銷量同比增幅達92%,成為冬季蔬菜中較為熱銷的品類;兒菜所屬的根莖類銷量增幅達32%,娃娃菜所屬的結球類銷量增幅近10%。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為優質蔬菜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助力農戶增收。目前,美團優選“明日達超市”覆蓋全國近3000個市縣,實現源頭農產品和城鄉消費者直連,方便居民實惠、便捷地買到應季蔬菜。